当前位置:首页 > 财富资讯 > 正文

迈瑞医疗市值十万亿(迈瑞医疗市值)

文|郭丽霞

编辑|石海威

展开全文

在独角兽回归A股政策利好之际,国内最大医疗器械公司迈瑞医疗向创业板发起冲刺。

2015年,迈瑞营收80亿,是全球前50家医疗器械公司中唯一的中国公司;以2016年16亿的净利润来看,它能排在创业板的第四名,仅次于温氏股份、碧水源、三聚环保;去年,迈瑞营收突破111亿大关,净利润达到26亿。

从小代理公司到自主研发的行业巨头,迈瑞医疗做对了什么?

从小代理公司到行业龙头

迈瑞医疗最初由徐航、李西廷、成明和三人创办,几位创始人分别毕业于清华、中科大、上海交大。创立迈瑞之前,三人都在安科医疗共事。

当时国内医院使用的医疗器械大都是GE、飞利浦等外资设备,安科做的就是自主研发,逐步突破巨头垄断,他们自主研发的设备让中国成为世界上5个能生产核磁共振的国家之一。

但没过几年,安科的晋升机制让几个年轻人感到职业发展的瓶颈,1991年,他们出走安科后在深圳成立迈瑞公司。凭借着最初仅有的3万块,几个人在金融中心租了第一间办公室。

起初,他们选择代理GE、西门子等巨头公司的监护设备,第一年就赚到了上百万元。也是在这一年,迈瑞研制出国内第一款单参数的血氧饱和度监护仪。

后来几年,迈瑞凭借代理每年能有数千万的收入,自主研发力度不大。

后期,国内高端市场医疗早已被GE、西门子等占据,为避开巨头,他们选择中端市场发力,并斥资研发几款研发期较长的产品。不料几年后产品迟迟没有起色,先前代理赚的钱所剩无几。公司资金链告急之际,有人提出继续代理,徐航则坚持自主创新,分歧和压力之下,成明和等人离开迈瑞。

困难之际,迈瑞在1997年引入风投华登国际开始和资本打交道,“你们为什么不能做中国的惠普呢?”在风投提醒下,迈瑞自主研发之路上了一个台阶。随后几年,迈瑞先后推出全自主产权的一系列设备。彼时,大部分同行仍在代理。

他们想尽了种种销售策略,让医院试用、给医院赊账,最终才找到了“以价格取胜”的方法,因为中低端市场对价格十分敏感。一位前GE销售负责人告诉创业家&i黑马,迈瑞的监护仪其实并没有对GE产品造成直接挑战,它完全的抢占农村市场,GE最高端。

凭借着规模优势,迈瑞产品售价可以低至四五万,跨国公司的产品进口价高达十万。主打性价比的策略为迈瑞打开了销路,全国近九成县级医院成为迈瑞的客户。业界评价说,迈瑞最大的贡献是推动了国内医疗设备降价。

自主研发的产品让迈瑞早在2000年顺利走出了国门,创业元老之一的成明和也在暂短离开后回归负责迈瑞国际化业务。2006年,迈瑞登陆纽交所,成为中国首家海外上市的医疗设备企业。

医疗器械生意的三大战术

迈瑞在上市后大举并购,全面铺开海内外销售渠道。凭借性价比优势,发展成为中国本土最大的医疗器械企业。由于估值问题,迈瑞2016年从美股退市,决心回归A股。据悉,迈瑞医疗最新估值已达560亿元。

创业家&i黑马查阅上市公司财报发现,与迈瑞同一时间段成立的还有理邦仪器、宝莱特等多家公司,也有比迈瑞晚几年成立的新华医疗、鱼跃医疗、乐普医疗等。也许是当初的路径选择不同,迈瑞体量较比其他几家遥遥领先。

迈瑞医疗所处行业为医疗器械制造业,从其所属产业链来看,上游行业主要包括电子制造、机械制造、生物化学、材料等行业;下游行业为医疗卫生行业,包括各类医院、体检中心等。

迈瑞医疗市值十万亿(迈瑞医疗市值)  第1张

招股文件显示,迈瑞目前有近千家供应商。不仅如此,迈瑞的产品还十分畅销。目前,迈瑞在国内以经销为主、直销为辅,在美国以直销为主,在欧洲则直销和经销共存。

招股书数据显示,在国内,近11万家医疗机构和99%以上的三甲医院,几乎都在用迈瑞的设备。在海外,据媒体报道,目前美国手术室新增采购中,每5台监护中就有1台迈瑞,每8台麻醉会机就有1台迈瑞,迈瑞超声在美国POC市场排名前三。

那么,迈瑞究竟是依靠什么越做越大?从招股书中,创业家&i黑马归纳出其生意壮大背后的三大战术。

迈瑞医疗市值十万亿(迈瑞医疗市值)  第2张

01

聚焦主营+培养成长性业务

迈瑞的第一个自主研发产品是监护仪,目前已经形成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医学影像在内的三大产品线。

创业家&i黑马注意到,迈瑞布局产品线的打法很有一套。三大业务中,迈瑞集中主要资源在做的是生命信息与支持产品。

从产品来看,迈瑞的生命信息与支持产品主要包括监护仪、除颤仪、麻醉机、呼吸机等多种产品,其中,监护、除颤、麻醉等均已处于全球前列,主营业务在全球地位越来越巩固。

2017年,监护仪这项业务贡献了超16亿收入;生命信息与支持产品这一大类营收在全球和中国监护设备市场排名中,迈瑞分别为第三位和第一位。

主业巩固后,为培育新的快速增长点,迈瑞选择了几个成长性业务加大投入,包括体外诊断、医学影像产品线等,目前产品线宽度远超同行,已成为国内同行中最全的产品线。

创业家&i黑马注意到,迈瑞多项业务贡献收入已经超过监护仪。2017年彩超、体外诊断试剂、体外诊断分析仪3款业务的销售额均已超过监护仪,营收分别达到23.23亿、19.51亿、16.40亿。

庞大的业务线给迈瑞带来了丰厚的业绩和高毛利。2017年,三大产品线分别贡献了42亿、37亿、2.2亿,毛利率也达到62.22%、64.62%和67.06%。

02

超行业平均13倍的研发魄力

为了保证产品性能,迈瑞每年销售收入的10%都用于研发,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分别达到12.33%、10.96%和9.11%。这一比例远超同行业A股公司,其他公司平均研发支出占比仅为5.20%。

2016迈瑞研发支出9.9亿,同年行业平均研发支出为6908.85万元;2017年研发支出超过10亿。过去三年,迈瑞投入研发费用接近30亿。其研发中心遍布北京、硅谷、西雅图等 8 大城市。

03

以并购打入高端市场

迈瑞成立之初,中国医疗器械环境还很不成熟、产品也尚未普及。迈瑞因此把目光转移到了购买力较大、增长稳定的欧美日等发达国家。

为突破发达国家,迈瑞在过去数年中进行了多起并购,正如其他医疗器械巨头成长路径一样,并购也是迈瑞的成长策略。

2008年,迈瑞收购Datascope,将其病人监护设备业务纳入旗下。这家老牌公司在美国监护仪市场名列3、4位,仅次于GE、飞利浦等巨头。收购后,迈瑞在美国300床以下中小医院监护市场占据50%市场份额,迅速进入高端市场。

此后数年,迈瑞在并购效率、标的数量、体量上均领先国内同行。部分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3年,迈瑞先后并购深迈瑞科技、苏州惠生、浙江格林蓝德、长沙天地人、杭州光典、武汉德骼拜尔、上海医光、Zonare、Ulco、北京普利生。

迈瑞通过收购不断往中高端延伸。2013年收购高端超声影像制造商Zonare后加快研发进程。迈瑞还在2014年并购了上海长岛,可以说,迈瑞是国内除复星医药以外,少数具有多项成功的医疗并购整合案例的公司。

在迈瑞全力跑马圈地之际,迈瑞的主要竞争对手GE却减少了对中低端设备的支持,产品屡屡问题无法及时替换。迈瑞也因此获得了发展机会。

并购为迈瑞打入中、高端市场提供了方案。与其他想并购却有心无力的企业不同,迈瑞业务快速上升带来了良好的现金流, 2017年现金流达到33亿。这一点,国内企业很难做到。

相比之下,其他公司的境况不容乐观,要么由于研发实力不足固守中低端研发,要么无奈外资收购。2008年,一家在监护仪领域可以和迈瑞媲美的金科威被飞利浦并购,不过,这也是巨头进入中低端市场的策略。

攻守之战

与迈瑞成立之初的情况大不相同,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近年来开始快速发展。巨大的成长空间面前,GE、飞利浦、西门子等外资卷土重来,目标直指中国三四线农村市场,纷纷推出农村基础医疗设备。

与此同时,乐普、鱼跃等多家本土上市公司也在大举并购,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让迈瑞有了危机感,并开始扩展海外市场。

招股书中显示,按照规划,迈瑞未来能成为多大体量的公司,很大程度取决于国际市场。但数据显示,迈瑞去年的海外收入51亿,占比从53.72%下降到了46.02%。

尽管在全球医疗品牌中,迈瑞是中国唯一一家入榜公司。但其仅仅排名第43位,劲敌实力可见一斑,排在其前面的包括美敦力、强生、西门子等全球前三大医疗器械公司。

2016年,这些公司的销售额达到297亿美元、251亿美元和150亿美元;相比之下,迈瑞90.32亿的业绩离巨头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巨头更是不遗余力重金搞研发,仅美敦力2016年投入的研发费用便已超过20亿欧元,折合155亿人民币,这一数字也是迈瑞当年投入的14倍。

为扩大品牌和完善营销网络,过去几年,迈瑞一直在通过医疗媒体、办展会等方式进行宣传。这笔开支并不是个小数,仅仅2017年,迈瑞的广告费高达2.72亿。未来急需追赶行业巨头的迈瑞仍会进行大量的并购,这些都十分考验资金实力。

但创业家&i黑马发现,迈瑞2017年底的账面现金其实并不充沛,目前还有一些账单未还。2017年应付账款就有9.7亿元,应付职工薪酬8.85亿、短期借款18亿,短期负债合计62.36亿。

对于急需扩张的迈瑞而言,融资成为其应对变化的唯一选择。迈瑞此次IPO拟募资66亿,除扩张业务所需资金外,其中18亿将被用来还款。

本文来自创业家,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下载创业家APP,读懂中国最赚钱的7000种生意 ]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