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富资讯 > 正文

611所(611)

2016年中央戏剧学院611综合基础考研重点笔记资料、重要词条总结

景物细节:电影场景中,与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有密切关联能产生特殊艺术效果的局部景物。

动作支点:电影美术师为演员在场景中行为动作所提供的支撑点。

分解式布景:电影场景种类之一。按布景的整体结构和拍摄要求,分解为若干部件进行制作的布景。

颠簸式布景:电影场景种类之一。造成晃动效果的景物布景。如运行中的船舱、车厢、飞机的座舱、驾驶舱等。

合成台:合成摄影中用以固定逐格摄影机、逐格放映机、透镜和合成框架的台座。

电影色彩:银幕影像的色彩。电影色彩是电影创作者在影片摄制前所设计的色彩总体结构及其构成关系在银幕影像中的具体实现。影片中融情与景、意与境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色彩。与真实描绘事物的色彩相对。

场暴色调:特定场景或是同场景不同场戏中呈现的色调特点。是构成一部影片色彩形式的基本单位,具有相对完整的性质。

色调一组:色彩关系所形成的整体特征。镜头、场景以及整部影片都有其色调。

主观色调:在造型艺术及电影艺术中,是一个具有多种含义的概念。①艺术家本人的色彩素质、趣味、色彩和谐感在作品中的独特表现。②创作者为了在影片中突出色彩情绪含义与理念象征意义,使作品的色彩效果脱离色彩形成的客观可能。

色立体:根据色彩的三个特征(色相、纯度及明度)的变化关系,在平面圆形色谱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立体色标序列。

主题音乐:贯穿一部影片用以体现影片主题思想,概括影片基本情绪或刻画主人公性格的音乐。

主题贯串:电影音乐常用的创作手法。根据影片结构和内容的需要,作曲者运用重复、变奏等技法,将主题音乐贯串于整个影片音乐之中,使全片音乐更为集中统一。

色彩性音乐:以创造色调上的意境为目的的音乐。这种音乐往往较少旋律性,更多运用和声和配器等手法。

戏剧性音乐:表现处于矛盾冲突中的人物感情和心理状态的音乐。电影音乐体现冲突时,一般并不着眼于直接描绘冲突着的事件本身,而是表现矛盾冲突过程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气氛性音乐:为影片局部或整体创造某种特定气氛的音乐。这种音乐不是单纯解释画面,也不仅满足于重复或扩大影片的视觉效果,而是以自身的特性为画面创造一种具有情绪因素的气氛。

声音转场:声音蒙太奇手法之一。指场景转换时,出现在前一场景结束与下一场景开始时的声音一致或类似,以此作为银幕时空转换的依据。

分场景表:是将剧本内容按场景归类制作成表格,以便安排同一场景的戏集中拍摄。

展开全文

制片计划:制片计划是对一部影片拍摄的流程所做的量化控制。

电影发行权:影片的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享有的发行其电影作品和控制该作品发行方式(出售、出租和发行时间、区域:的权利。

包租制:发行商要求租片人按照规定的总价格接受一整批影片的做法,是美国电影业中发行商和放映商之间最重要的一种交易方式,美国人称之为“强迫推销”

二级市场:二级市场是相对一级院线主体市场而言的电影放映实体,其基本范围括:院线的复映市场以及未加盟院线的大中小城市内的影院;大专院校、工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内部礼堂;中小城市及农村的影剧院和流动放映队等。

院线制:由一个发行主体以资金和供片为纽带,与若干影院组合,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发:行放映机制。

镍币影院:电影业发展初期美国电影院的通称,因入场费只需一枚五分镍币而得名。

衍生产品:电影自身品牌延伸的产物,是由与电影相关的内容衍生出来的产品,比如:电影海报、音像制品、各类玩具、邮票、纪念品、电子游戏、主题公园、图书等等。

内心节奏:戏剧影视艺术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情绪,情感起伏变化的有规律运动。是由视听手段所构成的外部动作节奏的基础动因和表现依据。

影片基调:构成整部影片主要倾向的格调。指整部音乐作品从头到尾反复出现的旋律变化或完整主题。

导演:

导演的剧本分析:指导演、演员、舞台美术等创作人员在进行演出创作时,对剧本进行研究、分析、理解和认识的阶段及过程。

导演构思:导演对未来演出的总体设想和预见。它是一台演出精要表达的思想及演出形式的最初意念,是导演对剧本主题思想的解释和体现这一思想的舞台形象及演出形式的统一设想。导演构思是戏剧二度创造的中心环节。

导演计划:为了体现导演构思而设想的一定表现形式和工作程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导演计划指的是“导演说明”,或称“导演阐述”,包括“剧本分析”、“导演构思”和狭义上的“导演计划”。它集中了导演分析剧本和研究现实过程中所获得的全部结论,体现了导演主题构思的基本处理精神,包括着导演创造的演出程序安排及组织计划。

舞台调度:舞台行动的外部造型形式,也称场面调度。它通过演员的体态(身段)、演员与演员以及演员与舞台景物间的组合,通过演员在舞台上活动位置的安排与转换,或通过一组形体动作过程,构成艺术语汇,使舞台生活形体化、视觉化。

舞台节奏:亦称“演出节奏”,是激起观众产生与演出内容相适应的情感和体验的一种表现形式。戏是综合性艺术,又是行动性的艺术。它依节奏的发展规律,综合各艺术部门的独立因素,统一于演出思想和形象的总体要求中,使之协调地形成完整的演出过程。这个过程在心里上、情感上具有一致性、变化性、连续性和段落性。其发展根据则是以潜台词为主的贯穿行动和它的具体规定情境。

611所(611)  第1张

舞台气氛:指在舞台演出中某种情绪性的制造和渲染。制造舞台气愤愤是演出艺术中一项重要的创造任务。舞台气氛与感觉、知觉紧密联系,因而它带有情绪色彩,能直接加强观众的感受和情感体验。在演出处理中,通过对它的渲染,可以突出戏剧情节的感染力,从而有力地烘托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舞台停顿:又称“静场”。指演出为了加速或增强戏剧矛盾的转化及解决戏剧矛盾的力量所采用的使剧中人外部语言、行动处于停滞状态的瞬间静场处理。

舞台时间:指舞台场面、演员表演连续不断的更迭所呈现的时间流动。有三重含义:①演出时间,指一出戏从开场到闭幕所需的时间;②戏剧时间,指戏剧内容所连续的时间,亦即人物在剧中所经历的时间;③感受时间,指观众直接感受的时间印象。

幻觉性空间处理:①为戏剧情节的展开设置具体的地点、场景;②为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戏剧事件及其发展创造具体环境和细节;③为便于导演处理舞台调度和舞台节奏设置合理的空间结构(或称“平面结构”);④为烘托戏剧冲突的情节创造相应的舞台空间气氛;⑤揭示演出思想,确立富有表现力的演出视觉形象

音响效果:指转为配合戏剧演出所设计、配置的种种音响,简称“效果”。它依据剧本和统一思想的要求,以各种专门器具和技巧的运用和操作,艺术地再现自然界(如鸟叫、风雨、雷电等)和社会生活(如放枪炮、开动机器、鸣汽笛、撞钟等)以及精神领域出现的纷繁复杂的音响现象,以听觉形象辅助演员表演,烘托场景气氛,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增强艺术感染力。

舞台监督:演出团体中的一种职务。在戏剧演出过程中负责掌握舞台艺术各部门的总体组织与管理工作。剧中国戏剧史记记载,在宋、元时代的演剧组织中就有了相当这一职务的“引戏”。古代欧洲演剧活动中,也有这种人呀,后来,便称之为“舞台监督”或“舞台管理”。现代欧美国家的戏剧演出,有时由导演兼任,故亦称导演为舞台监督。

611所(611)  第2张

舞台焦点:指导演运用舞台调度所形成的,反映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展现人物之间或人物思想中的矛盾冲突,来控制观众的注意力,强调剧本的某个因素的重要环节。

有机造型术:苏联戏剧家В.Э.梅耶荷德训练演员的一种方法体系。又译“生物机能学”、“生物力学”。它包括对演员进行体操的、造型的、杂技的技巧训练。通过实验途径确立演员在舞台上行动的规律”。有机造型术借助于各种技巧手段和造型小品来提高演员的形体素质,使其善于在舞台上调整自己的动作,服从于一定的节奏构图,迅速而准确地完成导演要求。

间离效果:又称陌生化效果,是德国戏剧理论家布莱希特所提出的戏剧表演理论,是指将观众疏远于戏剧或电影,其意义在于:“让观众对所描绘的事件,有一个分析和批判该事件的立场”,调动观众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进行冷静的理性思考,从而达到推倒舞台上的“第四堵墙”,彻底破坏舞台上的生活幻觉的目的,突出戏剧的假定性。在表演艺术上,间离效果要求演员在感情上与角色保持距离。

611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